2023-01-13 13:38:32
生于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从热播剧《觉醒年代》,看中国留学生的时代缩影!
我们生于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听到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奏响,当得知威风的神舟十二号遨游天宫、刺破苍穹时,一种振奋,一种感动,一种骄傲,一种自豪便油然而生。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事出国留学行业,小编也常被身边有些人不理解,认为是不爱国。出国留学,何尝不是为了更好的报效祖国!走出国门多看多学,待到羽翼丰满之时,共筑中国梦!
中国近代留学的发展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发端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兴盛于甲午战争至抗日战争之间,与整个中国近代史相始终,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影响深远。中国近代留学生的去向主要集中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处。
留学是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古代日本、朝鲜、琉球留学生来中国,还是近代中国留学生西赴欧美,东渡扶桑,均是中外教育交流史上的大事。
01、美国
1846年冬,香港马礼逊学堂美籍校长布朗博士因病回国调养,随行携广东学生容闳、黄胜、黄宽3 人前往美国留学,开中国近代留美教育,以及近代所有留学教育之先河。留美教育分为幼童留美、清末留美、庚款留美三个阶段。
既然说到中国近代的留学发展历史,那么就不得不着重提一个人——容闳,他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也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更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容闳在清末洋务运动中,他因两件大事而彪炳史册:第一件大事是参与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第二件大事是组织了第一批官费留美幼童;容闳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02、欧洲留学
1849年,黄宽由美国转赴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学医,成为中国近代留欧第一人。清末中国人留学欧洲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自费,如王韬、伍廷芳等人。他们主要是得到教会的资助,在传教士的引荐下进入欧洲大学。归国后,他们都成为国内变法图强的先驱者。
另一类是官费。1871年,曾国藩准备派遣幼童留美后,正致力于洋务运动的沈葆桢、李鸿章等官员就考虑派员赴欧洲学习。1875年3月,受沈葆桢派遣的刘步蟾、魏瀚等福州船政学堂学员赴欧洲留学。
至1897年,清政府先后四次派员赴欧。其中,第一、二批完成了学业,第三、四批皆因经费困难而中辍。这些留欧学生回国后,成了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中坚力量,如邓世昌、林泰曾、萨镇冰、严复等。清政府以他们为骨干,先后建立了福建水师、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和粤洋海军(又称广东海军)4支海军力量。
03、日本
在1896-1945年的50年间,中国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其盛况不仅在中国留学史上是空前的,也是“到此时为止的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时间上,中国人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晚了数十年,但在人数上,近代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
至1906年,清政府颁布留学新规定,限制留日学生资格后,留日热开始降温。由于日本本身现代化水平不高,留日学生数又太多,质量因而难以保证。留日学生与留学欧美者相比,学术水平显然不足。时人乃戏称留学欧美为“镀金”,留学日本为“镀银”,并有“西洋一等,东洋二等,国内三等”之说。留日学生学术水平虽然不高,但学政法、军事的极多,为后来的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预备了大量人才,如黄兴、章太炎、鲁迅等。
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这也正是整个中国近代留学史的主旋律。
留学归国的革命先知
从热播剧《觉醒年代》,看中国留学生的时代缩影!
热播剧《觉醒年代》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一众革命先知的相识相知的传奇故事为主线,再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领略这些革命先知的故事时,我们可以注意到:有众多革命先知都是从海外留学后,归国来选择报效祖国的。
《觉醒年代》剧集的开篇便是陈独秀先生在早稻田大学与李大钊先生的相遇。
从《觉醒年代》中我们可以看到守常先生(李大钊)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在这里他接受了早期的自由主义、了解并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先生则是先后5次赴日本留学。1901年,陈独秀首次留学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日语。9月,陈独秀再次赴日,就读于读东京成城学校(日本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陆军科。
同样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之一的高一涵在同一时期也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政法,后期回国后同李大钊一同创办《晨报》。
能写、能打又能医的鲁迅先生先入东京弘文学院预科,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中学课本里的《藤野先生》便是这所学校的一位教授。
现如今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早已并入东北大学,凭借东北大的一己之力成为是日本顶尖、世界一流的研究型综合国立大学。
除此以外,周恩来曾在日本明治大学进行过短期学习,写下人间词话三境界的王国维就读于东京物理学校;创作出《凤凰涅槃》、《女神》的郭沫若曾留学于日本的九州帝国大学学习医学。
而在剧集的最后,给大家留下最深刻印象,也是最让大家“泪目”的一段,便是陈独秀先生送两个儿子远赴法国留学。虽有不舍,但他们深知:就国内当时的环境而言,选择出国留学可以增长知识与见识,还可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这是历史影响下的必然选择。
陈延年和陈乔年身为革命先驱的陈独秀的儿子,必然愿意立志为国为民,父亲陈独秀也必然愿意支持他们为革命事业付出,在国外勤工俭学的日子,都是日后为中国的未来而奋斗。
但他们都不知道的是,此时出国的两个孩子,将来都会为了革命事业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早在以前,送孩子出国留学似乎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做到的事情。而现在,随着家长的眼界提升和经济能力的提升以及留学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家也会考虑送孩子出国留学。留学——也并不仅限于富人的专属。同时,留学方向已呈现大众化和低龄化的状态。
父母希望孩子能得到好的教育发挥自身价值,留学生也希望成为社会精英,推动着国家社会的经济进步和发展。